高房价的秘密在哪里?
时下正是地方“两会”高潮之际,关于高房价当然属于绕不开的民生热点话题。某人大代表座谈时指出:“昆明的土地价格比周边(省会)城市都低,但是房价不低,为什么?原因是钱到了老板的包里。这是巨大的贪污腐败!为什么?因为部分官员当了老板的保护神。目前我们已经掌握了一些线索,下一步会对这些官员进行查处。”
从该官员的话里,我们尚且不知道他所指“巨大的贪污腐败”具体是什么,钱又究竟如何到了“老板的包里”,部分官员又是如何“当了老板的保护神”。他讲这番话是针对人大代表黄焰谈昆明市土地管理存在的问题时指出,昆明市不少建设项目,拆迁前说是要搞经营性质,等街道办事处给村民做好工作、征完地、拆迁完毕以后,项目又变成房地产项目了。很显然,这种一开始打着为公众谋利的旗号,等用底价补偿把村民打发了,就通过变更规划,公然搞房地产开发的行为,不仅昆明有,全国更是不少见。在这背后,则更是少不了权钱交易和种种的腐败行为。
但是,该官员所指的“巨大的腐败”显然并不仅仅指这种“暗渡陈仓”的土地违法行为。就高房价与腐败的关系而言,*早更有前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成思危先生对房地产腐败的“量化”,按照他的说法,腐败成本达到了房价的30%左右,但与这个骇人的数据对应的是,因为房地产腐败问题而被直接绳之以法的官员却是寥寥,这种巨大的反差足以折射当下土地市场违法行为猖獗,市场秩序混乱的现实。
纵观近年土地市场种种违法奇观,除了拍得土地之后“做工作”修改规划之外,*为千夫所指的莫过于“炒地皮”,也就是潘石屹所讲的只炒面粉,不做面包的行为。开发商高价拍得土地之后,却迟迟不开发,以致于各大城市都出现了数年荒芜的地王。央视《经济半小时》曾披露,我国房地产商囤积土地倒卖土地严重,有三分之一根本不盖房,而专司倒卖土地,诸多“地王”数年荒芜的事实遍成为这些倒地事件的*典型的写照。这说明,中国土地市场已经形成了一个上自官员,下次开发商一体的违法产业链,在他们集体腐败的逻辑面前,土地法成了可怜的摆设。
特别是我们看到,2009年,土地管理部门掀起了所谓的“执法风暴”,可是迄今为止,我们尚没有看到令国人振奋的大案要案。一些公然没有开发,长期荒芜的土地,在地方某些官员的抗拒和保护下,竟然需要通过公开挂牌督办的模式来推进,土地违法之猖狂,由此可见一斑,而在这背后,要没有保护伞,是不可想象的。
抛开昆明的“巨大的腐败”不论,笔者一直认为,2009年中国房地产市场的疯狂,相当一部分原因是违法操作导致,银行违法放贷,开发商违法操纵市场,而地方官员违法救市,在经济萧条的情况下制造了足以令人瞠目结舌的“违法泡沫”。治理中国房地产的泡沫,其实真的无需用“经济手段”,因为这本身是个法律问题而非经济问题。*近,薄熙来在重庆的两会上公开为重庆打黑辩护,中国房地产市场真的需要拿出重庆打黑的勇气和魄力,挥出重拳打击违法行为,揪出后面的保护伞,让房价理性回归,法治不再蒙羞。
该文章转载自财经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