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干货】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6 130分进阶三色笔记+真题06(持续更新...)

作者: 上海财菁教育 来源: 上海财菁教育

【核心知识点一】货币需求理论

货币需求理论

函数内容

传统货币数量说

费雪现金交易数量

交易方程式:MV=PT

P--物价水平随着货币量的变动而被动的变动。

M--代表货币量是*活跃的因素,会经常变动,并且是主动变动。

V--货币流通速度,由制度因素决定,在短期内难以改变,视为常数。

T--商品和劳务的交易量,取决于资本、劳动和自然资源供给

状况以及生产技术水平等非货币因素,大体上是稳定的。

即:货币量×货币流通速度=物价水平×商品和劳务的交易量

【结论】交易方程式反映的是货币量决定物价水平的理论。假定其他因素不变,物价水平与货币量成正比。

剑桥学派的现金余额数量

1. 剑桥学派的主要代表人是庇古。

2. 剑桥方程式

货币价值

π-----货币价值(即货币购买力,为物价指数的倒数

Y------总资源(总收入)

K------总资源中愿意以货币形式持有的比重(相当于交易方程式中货币流通速度的倒数

KY----真实货币需求

M------名义货币供给

【结论】庇古认为货币的价值由货币供求的数量关系决定。货币价值与名义货币供给量成反比。

现金交易数量说与现金余额数量说的异同

(1)不同点:现金余额数量说的货币需求是以人们的手持现金来表示的,不仅是作为交易媒介的货币,也包括贮藏货币,这是剑桥方程式区别于交易方程式的关键所在,等式中K就集中反映了这一思想。剑桥学派将K解释为人们的持币量与支出总量的比例。

(2)相同点: 剑桥方程式和交易方程式本质是一致的,都是试图说明物价和货币价值的升降取决于货币量的变化。假定其他因素不变,物价水平与货币量成正比,货币价值与货币量成反比。

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

【流动性偏好论】

1.凯恩斯流动性偏好学说的基本思想

经济主体之所以需要货币,是因为存在“流动性偏好”这一心理,即愿意持有具有完全流动性的货币而不是其他缺乏流动性的资产,以应付日常的、临时的或投机的需要,从而产生货币需求。

2.影响流动性偏好的三种动机

①交易动机:由于收入和支出的时间不一致,为进行日常交易而产生的持有货币的愿望。

②预防动机:为应付各种紧急情况而产生的持有货币的愿望。如应付失业、疾病等意想不到的需要,以及企业不时之需

③投机动机:由于利率的不确定性,根据市场利率变化的预期持有货币以便从中获利的动机。

3.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函数

1交易动机和预防动机构成交易性需求,由获得的收入的多少决定,是国民收入的增函数,即:L1= L1y

2投机动机构成投机需求,由利率的高低决定,是利率的减函数,即:L2=  L2i

3)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函数是:

L(货币需求)= L1y+ L2i

【注】流动性陷阱:当利率降到某一低点时,货币需求会无限增大,此时无人愿意持有债券,都愿意持有货币,流动性偏好具有绝对性,这就是著名的流动性陷阱。

4.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的发展

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函数建立在“未来的不确定性”和“收入是短期资产”两个基本假定之上。

弗里德曼现代货币数量说

【货币需求理论】

1.弗里德曼接受了剑桥学派的观点,认为人们持有货币不仅仅是因为交换,也因为货币是财富的缘故,但他又认为货币数量说不是产出、货币收入或物价水平的理论,而是货币需求理论。

2.货币需求函数:

M/P=f(恒久性收入Yp;非人力财富的比例W;存款、债券和股票的预期名义收益率im,ib,ie;物价水平的预期变动率1/p·dp/dt;随机因素的影响μ)

3.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

(1)财富总额: 恒久性收入越高,所需货币越多。(同向)

(2)财富构成:人力财富比例越高,所需准备的货币就越多。(同向)

(3)金融资产的预期收益和机会成本(反向):其他金融资产(股票、债券、定期存单)的收益率越高,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越大,持有货币的数量就会越少。 如果物价上涨,通货膨胀,持有货币意味着损失,人们就会减少货币持有量。

(4)其他因素影响货币需求的各种随机因素。

【例题12015年单选题】美国经济学家费雪提出了交易方程式MV=PT,其主要结论是()。

A.货币量决定物价水平

B.物价水平决定货币流通速

C.货币流通速度决定物价水平

D.商品和劳务的交易量
【答案】A

【解析】2013年单选考点,费雪的现金交易数量说的结论是货币量决定物价水平。

【例题22014年单选题】剑桥学派的现金余额数量说提出,假设其他因素不变,则()

A.物价水平和货币量成反比,货币价值与货币量成正比

B.物价水平和货币量成正比,货币价值与货币量成正比

C. 物价水平和货币量成反比,货币价值与货币量成反比

D. 物价水平和货币量成正比,货币价值与货币量成反比

【答案】D

【解析】剑桥学派的现金余额数量说提出,假设其他因素不变,货币价值与货币量成反比。


【核心知识点二】货币供给层次划分

M0 =流通中货币
M1= M0+单位活期存款
M2= M1+单位定期存款+个人存款+其他存款(财政存款除外)

【注】

M0是指企业事业单位、个人、机关团体、非存款类金融机构所持有的硬币和现钞总和(即通常所指的现金)

M1是我国的狭义货币供应量, 即流通中的货币和单位活期存款。因其流动性较强,是中央银行重点调控对象

M2是我国广义货币量,包括M1以及一些准货币(单位定期存款、个人存款、其他存款)。是研究宏观调控的主要变量。


货币供应量的公式

M=B×k
其中:B------“基础货币”,包括现金和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

k------货币乘数,基础货币的扩张倍数称为,取决于商业银行在其所吸收的全部存款中需存入中央银行部分所占比重即存款准备金率,以及需转化为现金及财政存款等所占比重的货币结构比率

货币乘数=存款准备金率和货币结构比率合计的倒数


【核心知识点三】货币政策工具 
(一)、一般性政策工具(或称为“传统货币政策工具”)

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

具体内容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①含义: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是指根据法律规定,商业银行等将其吸收的存款和发行的票据存放在中央银行的*低比率。通常以不兑现货币形式存放在中央银行。
②效用:体现在它对商业银行的信用扩张能力、对货币乘数的调节。若中央银行采取紧缩政策,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货币乘数减少,限制了存款货币银行的信用扩张能力、*终起到收缩货币供应量和信贷量的效果

③缺陷:

一是央行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时,商业银行可以变动其在央行的超额存款准备金,从反方向抵销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政策的作用。

二是对货币乘数的影响很大,作用力度很强往往被当作是一剂“猛药”

三是成效较慢、时滞较长对货币供应量和信贷量的影响要通过商业银行的辗转存贷逐级递推而实现。

因此,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政策往往是作为货币政策的一种自动稳定机制,而不将其当作适时调整的经常性政策工具来使用

再贴

①含义:是指商业银行持客户贴现的商业票据向中央银行请求贴现,以取得中央银行的信用支持。

②再贴现政策的基本内容是中央银行根据政策需要调整再贴现率。当中央银行提高再贴现率时,商业银行借入资金的成本上升,基础货币得到收缩。

③优缺点:

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比较,再贴现工具的弹性相对较大,作用力度相对要缓和一些。由于商业银行还有出售证券、发行存单等融资方式,所以再贴现政策的主动权操纵在商业银行手中,该政策是否能够获得预期效果,还取决于商业银行是否采取主动配合态度。

公开场业

①含义:中央银行在证券市场上公开买卖国债、发行票据的活动即为公开市场业务。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的证券交易活动对象主要是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

②公开市场业务目的在于调控基础货币,进而影响货币供应量和市场利率。

③优缺点:优点: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政策相比较,公开市场操作更具有弹性、更具优越性。

一是影响商业银行的准备金,直接影响货币供应量

二是中央银行能够随时根据金融市场的变化,进行经常性、连续性的操作;

三是中央银行可以主动出击

四是操作规模方向可以灵活安排,所以中央银行有可能用其对货币供应量进行微调

局限性:

一是金融市场不仅必须具备全国性,而且具有相当的独立性。

二是必须有其他货币政策工具配合。

【例题132015年单选题】货币政策工具中,对货币乘数影响大、作用力度强,往往被当做一剂“猛药”的是()。

A.再贴现

B.公开市场操作

C.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D.窗口指导

【答案】C

【解析】本题通过“猛药”即可选择法定存款准备率。

【例题142013年单选题】再贴现是指()。

A.中央银行对企事业单位所持有的商业票据进行贴现的行为

B.商业银行对中央银行持有的金融债券进行贴现的行为

C.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所持有的商业票据进行贴现的行为

D.商业银行对企事业单位持有的金融债券进行贴现的行为

【答案】C

【解析】通过本题掌握再贴现的含义。本题考点在2008年也考核了。


关注官方微信:caijingjiaoyu【深度干货】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持续更新中~


作者:源小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