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金融中心建设重在六大突破

作者: 上海财菁教育 来源: 上海财菁教育

突破要点

 

  要尽快设计国际板上市规则、保荐办法、信息披露指标、管理办法等,加快推进上海证券市场国际化进程,提升上海证券市场的国际影响力和地位。

 

要加快建立面向长三角的OTC市场,建立健全场外交易规则,加强制度规范,吸引大量中小企业进行融资和股权转让。

 

 要加快研究设计原油期货合约,有序推动中国原油进口市场化进程,在条件成熟时推出原油期货,争夺原油价格定价权。

 

  要加快推进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等资产证券化试点,推动经营性国有资产上市,推进路桥、水务、能源、文化等国有资产证券化,使众多的国有资产流动起来。

 

  要尽快筛选出一批符合条件的在沪金融企业,如海通证券(600837,股吧)、交通银行等,鼓励开展综合经营试点,帮助其补全业务牌照。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要在六个方面突破,*要任务就是加快推出国际板。

 

  目前,上海正在按照中央要求,加快推进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确定了93项重点工作,在不到半年时间内,迅速实施了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试点、吸引金融人才、集聚外资PE(私募股权投资)等一系列令人眼花缭乱的举措,充分表明了上海加快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决心和信心。

 

  但也要看到,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推出一些重要举措时,必须把握好三点原则:一是时机恰当,早了无法推出,晚则意义不大;二是条件具备,物质、技术、环境等条件比较成熟;三是意义重要,能够显著推进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进程。

 

  根据上述三点原则,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要在以下六个方面进行重点突破:

 

  *,加快推出国际板。上海证券市场要想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优质证券市场,必须有大量优质的上市公司特别是跨国公司。美国纽交所、英国伦敦交易所的外国上市公司数量一般占总数的30%40%左右,而目前上海证交所尚无一家国外上市公司,大量的跨国公司有融资意愿但缺乏融资渠道。在当前资本账户尚未完全放开的前提下,加快推出国际板,有助于吸引著名跨国公司来沪上市,也有助于吸引部分红筹企业回归国内资本市场。要尽快设计国际板上市规则、保荐办法、信息披露指标、管理办法等,加快推进上海证券市场国际化进程,提升上海证券市场的国际影响力和地位。

 

  第二,加快推出OTC市场。融资难已经成为制约国内中小企业发展的*要瓶颈。在间接融资(银行贷款)迟迟难以突破情况下,直接融资(资本市场融资)应成为发展的重点之一。创业板的推出,有助于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这个问题,然而对于量大面广的中小企业而言,创业板所能容纳的企业数量毕竟有限。OTC市场(场外交易市场)对企业的要求较低,规则更加灵活,容纳的企业更多,是解决非上市中小企业直接融资问题的有效途径。要加快建立面向长三角的OTC市场,建立健全场外交易规则,加强制度规范,吸引大量中小企业进行融资和股权转让。

 

  第三,加快推出原油期货。经过10年的发展,上海期货交易所已经成长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期货市场,天然胶、铜成交额全球数一数二,定价机制逐步形成。然而对于期货市场上*重要的品种原油期货,尽管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二大原油消费国、第五大原油生产国和第三大原油进口国,但原油定价权却始终被欧美发达国家垄断。由于缺乏原油期货,国内一些企业只能参与国外原油套保和衍生品交易,并导致巨额亏损。当前,国内原油管制逐步放松,成品油价格逐步与国际接轨,推出原油等能源期货条件已经基本成熟。要加快研究设计原油期货合约,有序推动中国原油进口市场化进程,在条件成熟时推出原油期货,争夺原油价格定价权。

 

  第四,加快推进资产证券化。当前,国内资本市场直接融资比重偏低,如上海经营性国资中证券化比重仅18%左右,大量优质国有资产,特别是一些基础设施资产、产业资产、房地产等长期沉淀固化。证券化能够使沉淀资产变成流动资本,腾出资金用于新兴产业发展、科技进步和结构调整,提高资产配置效率。要加快推进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等资产证券化试点,推动经营性国有资产上市,推进路桥、水务、能源、文化等国有资产证券化,使众多的国有资产流动起来。

 

  第五,加快集聚国内外金融机构。大量金融机构集聚是国际金融中心的重要特征之一。前不久,上海出台推进金融国资国企改革发展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快吸引和集聚国内外重要金融机构。在集聚国内金融机构方面,四大行总部、金融监管部门均在北京,上海难以回避与北京的竞争,但这并非意味着上海没有机会,一个可行路径是着力吸引四大行的业务总部放在上海,如信用卡业务、私人银行业务、资金营运中心、票据中心等。在集聚国际金融机构方面,要继续大力吸引外资银行法人机构、外资投行、外资PE,推动外资金融机构在国内各省市开展业务,使上海成为国际金融机构集聚地。

 

  第六,加快推动在沪金融机构开展综合经营试点。从国际看,金融混业是大势所趋,国内一些金融机构也纷纷尝试开展综合经营试点,比如中国平安已经成为国内*家拥有全业务牌照的金融控股集团,上海理应在这方面加快推进。当前,要尽快筛选出一批符合条件的在沪金融企业,如海通证券、交通银行等,鼓励开展综合经营试点,帮助其补全业务牌照,充分发挥各业务协同效应,共享客户资源,实现“一个客户、一个账户、多个产品、一站式服务”。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