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教育越早进行越好
引言:格林斯潘早在2001年就说过:"理财教育越早进行越好。如果不想因为错误的理财方式而遗憾终生,就必须从小开始进行理财教育。"北大教授吕随启在儿子7岁时,就开始带他认识投资的世界。
导语:理财教育,不是纯粹地教孩子赚钱,更是一种道德教育、人性教育,是帮助孩子养成人生所需要的智慧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初见吕桑源,是在去年底寒假前,12岁的他刚刚考完一门语文,回到爸爸位于北大的办公室里。和记者打过招呼后,他就坐在电脑前,登陆博客。我们坐在旁边继续聊育儿话题,爸爸偶尔的称赞,让他有点儿不自在,但是对于成长中的窘事,比如唯一的一次打架,他却会很平静地谈"体会"。
就是这个孩子,8岁时就在爸爸的指导下学习炒股,成为媒体眼中的理财小明星。某媒体为制造噱头,曾断章取义地抬出标题"北大教授吕随启教七岁儿子炒权证",结果"乱石穿空,惊涛拍岸",一片哗然。
然而,被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后,那些或褒或贬的声音,在小桑源看来,却不过都是"八卦新闻",连同那些股票的起起落落,都是正常的,"随他们说去吧"。他坚信自己是在学习做"投资",如果脆弱得连这些非议都受不了,又怎能"在别人贪婪的时候恐惧,在别人恐惧的时候贪婪"?
灌输投资理念重思维
吕随启说,他想让孩子知道钱是赚出来的,不是省出来的,培养他的理财意识和投资思维,帮助他积累更多经验。
在爸爸的引导下,小桑源看了巴菲特的传记,那些投资理念已深深记入他心中,对巴菲特的名言更是出口成章,。他对股票有自己朴素的认识,他买中国联通,买维维豆奶,他还想买微软和可口可乐。"维维豆奶,孩子都喜欢喝的东西,政府又要刺激消费,肯定要涨的。"这是一个孩子心中不掺杂任何沙子的质朴观点。而当问及股票亏损怎么办,小桑源答道,"我做长线,没有永远涨的股票,也没有永远跌的",颇有些气定神闲的意味。
"我给他2万元炒股,1万存银行,就是为了让他知道,炒股票,2万可以一下子变成3万,也可以眨眼间变成1万多;银行储蓄,很稳妥,但是涨的很慢也很少。这就是让他比较不同类型资产的优缺点,以后就会明白什么情况下应该选择什么样的资产类型做投资。"
早在*次教小桑源炒股时,为了更直观地展示股票是有涨有跌的,吕随启选择了涨跌更为迅速的权证。他让小桑源盯紧一只权证并自己决定何时卖出,然而在盈利300元时,小桑源不肯出手,非要等它再涨高一些。结果没过多久,这只权证便迅速跌落到他的成本以下。
看着小桑源闷闷不乐,吕随启趁机教育他:"生活中很多事情都像股票有涨有跌,涨的时候要把握机会,因为跌的时候无论如何也不能重新来过,但无论是涨是跌,都应保持一颗平常心。"他还告诉小桑源,任何时候都要保持理智,不可贪婪,炒股如此,其他事情更是如此。
理财教育不是教赚钱
"理财教育,不是纯粹地教孩子赚钱,"吕随启说,"我同意国外的教育方式和认知方式,理财教育,更应该是一种道德教育、人性教育,是帮助孩子养成人生所需要的智慧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学理财,同时也学着如何分享财富。2008年四川地震发生后牵动了全国人民的心,也牵动着小桑源的心。妈妈考虑到他还没有赚钱,便提议捐200元就好,然而小桑源执拗地多捐了100元,不为攀比,无关虚荣,他只是认为,多捐一点,就能多帮一点。对于街头那些乞丐,他总会时时给些零钱,即使不确定他们是否真的乞丐。因为他相信:当一个人把自尊放掉,可怜兮兮的伸出手,他一定不是心甘情愿,所以,原谅他,帮助他。
吕随启对小桑源有三点希望:*希望他不要浪费钱,第二希望他学会把钱用对地方,第三则是要让他知道赚钱是为了将来为社会做更多的事情。吕随启也会用炒股来引导儿子更努力地学习,比如"如果数学学不好,你连收益率都算不准。"
理财教给他的,不只是赚钱,也不仅仅是投资观念和风险意识,更多的是一种人生财富。在股票上,小桑源赚过,也赔过,赔的时候很心疼,但不会辗转反侧夜不成寐,只因为,股票就像人生,有涨有跌很正常。就像小桑源滑轮滑骨折后在个人空间里写的一样,"痛苦的经历就像一场磨难,它会教给你如何珍惜生命。"
插排:理财教育,不是纯粹地教孩子赚钱,而更该是一种道德教育、人性教育,是帮助孩子养成人生所需要的智慧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